《动物繁殖学》课程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朱世恩主编,《家畜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
2. 周虚主编,《动物繁殖学》,科学出版社,2018年
3. 杨利国主编,《动物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
4. 张忠诚主编,《动物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物繁殖学》是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是动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本门课程为必修课。《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繁殖规律和动物繁殖技术的一门学科,家畜繁殖技术是动物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本门课程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繁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创造性解决动物的生殖过程中面临的不育和不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人工控制技术创造性地提高动物的繁殖效率,以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动物繁殖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在动物生产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家畜的生殖生理普遍规律去指导家畜的繁殖实践;使学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及其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为提高畜群繁殖力和改进畜群品质而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物繁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术,深刻理解和领会动物繁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在动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动物生殖生理和动物生殖调控的基本技术,如精液采集及精液冷冻保存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同期发情技术,超数排卵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熟悉动物克隆,胚胎工厂化生产以及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基本程序,了解动物繁殖技术新进展及其在动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三、学时分配
章节 | 课程内容 | 学时 |
绪论 |
| 2 |
第一章 | 家畜的生殖器官 | 2 |
第二章 | 生殖激素 | 12 |
第三章 |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 | 6 |
第四章 | 雌性动物生殖生理 | 6 |
第五章 | 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 | 6 |
第六章 | 妊娠与分娩 | 6 |
第七章 | 人工授精 | 6 |
第八章 | 家畜的繁殖力 | 2 |
合计 |
| 48 |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不断更新和修改教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笔记,课下要及时复习。
五、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
家畜繁殖学课程的性质,家畜繁殖学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家畜繁殖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与育种工作的密切关系,以及繁殖学的发展方向。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动物繁殖学在动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难点是动物繁殖学与其他学科的广泛联系。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一章:家畜的生殖器官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一、睾丸和阴囊
二、附睾
三、输精管
四、副性腺
五、尿生殖道
六、阴茎
七、包皮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器官
一、卵巢
二、输卵管
三、子宫
四、阴道
五、外生殖器
六、生殖器官的系膜和血管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公母畜生殖器官解剖和组织构造,形态大小及机能。公畜睾丸和母畜卵巢的组织构造。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的起源,发生与发育,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形态,位置,组织结构与功能,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基本组成,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的基本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阴囊,副性腺以及阴茎,尿生殖道,包皮的位置,组织结构及功能,难点是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起源,发生与发育,雌性动物生殖器官的起源,发生与发育。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二章:生殖激素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内分泌与动物繁殖
二、调节繁殖机能的器官和组织
三、生殖激素的种类
第二节 神经激素
一、下丘脑激素
二、催产素
三、松果腺激素
第三节 促性腺激素
一、垂体促性腺激素
二、促乳素
三、胎盘促性腺激素
第四节 性腺激素
一、性腺类固醇激素
二、性腺肽类激素
第五节 前列腺素和外激素
一、前列腺素
二、外激素
2.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生殖机能调节的概念。明确自上而下的调节控制和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掌握主要生殖激素的互相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激素的种类、功能、产生的器官。难点为理解激素的作用机理,特别掌握各种激素的临床应用。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三章:雄性动物生殖生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雄性动物生殖机能的发育和性行为
一、睾丸下降
二、初情期前雄性生殖机能的发育
三、初情期、性成熟和适配年龄
四、性行为
第二节 精子的发生和精子的形态
一、精子的发生
二、精子在附睾内的转运、成熟和贮存
三、血液-睾丸屏障
四、精子的形态和结构
第三节 精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精液的合成和排出
二、精液的主要化学成分
三、精液的生理作用
四、射精各阶段精液组成的变化
五、精液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第四节 精子的代谢和运动
一、精子的代谢
二、精子的运动
三、环境条件对精子的影响
四、精子的凝集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公畜性成熟的生理特性和影响因素、了解公畜性行为链,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提高公畜的利用效果。了解精子发生过程和特点,精子产生的速度,正确掌握采精频率。了解附睾的功能,认识精子的显微和显微结构。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雄性生殖生理、影响因素、精子的产生机理和形态结构、精液的组成及化学成份、呼吸代谢、运动。难点为理解精子代谢特点,射精的机理,影响精子的环境因素。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四章:雌性动物生殖生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雌性动物生殖机能的发育和成熟
一、生殖器官的演进
二、性发育与性成熟
第二节 卵子的发生与卵泡发育
一、卵子发生
二、卵泡发育与排卵
三、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第三节 发情和发情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一、发情周期的概念和类型
二、发情周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主要生理特征
三、影响发情周期的因素
第四节 发情周期中机体生理变化和激素调节
一、卵巢上的卵泡和黄体的运动
二、生殖道变化
三、行为变化
四、发情周期中生殖激素的变化
五、母畜发情周期的调节机理
第五节 乏情与异常发情
一、季节性乏情
二、生理性乏情
三、产后发情
四、异常发情
第六节 家畜发情周期特点与发情鉴定
一、几种家畜发情周期特点
二、发情的鉴定方法
三、家畜的发情鉴定
第七节 发情控制
一、诱导发情
二、同期发情
三、排卵控制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母畜的初情期、性成熟的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卵子发生的特点及其同卵泡发育的关系,掌握生长全过程中各级卵泡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明确发情和发情周期的有关概念。掌握发情周期中机体的生理和形态变化,尤其是发情期的主要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雌性动物的性活动变化、发情周期的划分,卵泡发育的全过程,卵的成熟、卵子的发生与形态,正常发情与乏情。难点为卵子的结构与卵泡的结构和成熟,正常发情时间、乏情的机理及病理诊治、发情控制的方法原理。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五章: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受精
一、配子的运行
二、配子在受精前的准备
三、受精
第二节 胚胎的早期发育、胚泡迁移和附植
一、胚胎的早期发育
二、妊娠的识别
三、胚泡的附植
第三节 胎膜、胎盘、胎儿循环和营养学特点
一、胎膜和胎水
二、胎盘
三、胚胎发育各阶段的营养学特点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了解配子的运动以及配子在受精前的准备。重点掌握精子受精的具体过程和相关反应。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受精地点,理解受精过程、受精位置、影响因素。难点为受精前精子的获能,单精子受精的原理,胚胎的发育,胎膜的种类等。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六章:妊娠和分娩
第一节 妊娠的维持和妊娠母畜的变化
一、妊娠的维持
二、妊娠母畜的主要生理变化
三、妊娠期
第二节 妊娠判断
一、妊娠诊断的意义
二、妊娠诊断的方法
第三节 分娩预兆和分娩发动
一、分娩的机理
二、分娩的预兆及种间特点
第四节 分娩和助产
一、分娩过程
二、助产
第五节 产后恢复和仔畜的护理
一、产后期
二、产后母畜的护理
三、对新生仔畜的护理
第六节 分娩控制
一、概述
二、各种家畜的分娩控制
第七节 泌乳
一、乳腺的基本结构
二、乳房的种间差异
三、乳腺的发育
四、泌乳的发动和维持
五、排乳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妊娠的一般生理特征,胚胎发育和生长的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妊娠的识别、建立和维持的调节机理及其种间特点。为妊娠诊断奠定理论基础。妊娠诊断一节可适当介绍某些新技术的原理,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实习仍以直肠检查、阴道检查、外部观察等掌握方法为主要内容。掌握分娩发动的调节机理,产力的来源,胎儿同产道的关系,助产的原则。分娩预兆、分娩过程的观察和助产方法等内容尽可能在实践中解决。对难产只作一般介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妊娠维持的原理,分娩的机理,仔畜的护理。难点为妊娠的维持原理,分娩的发生机理等。乳汁的分泌及增加产奶的方法。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七章:人工授精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人工授精的概念及在家畜生产中的意义
二、人工授精的发展概况
三、人工授精的基本技术环节
第二节 采精
一、采精前的准备
二、采精方法
三、采精频率
第三节 精液品质检查
一、外观评定
二、实验室检查
三、其他检查
第四节 精液的稀释
一、精液稀释的主要成分
二、稀释液的种类和配制
三、精液稀释方法和稀释倍数
第五节 精液的保存
一、液态精液保存
二、精液的冷冻保存
第六节 输精
一、输精前的准备
二、输精要求
三、输精方法
四、影响受胎率的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的特点是技术性、实践性强,主要应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家畜人工授精的各个技术环节。理论教学可侧重阐述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评价,尤其是精液稀释保存方面的理论基础,如稀释液的常用成分及其功用、精液常温保存中酸抑制原理、低温保存中防冷冻休克问题,冷冻保存中冰晶化和胞液浓缩的伤害及其防护,冷冻保护剂和降温升温速率的影响等等。适当介绍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实践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人工受精的作用,了解采精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稀释的原理和方法。难点为掌握精液的评定的指标和方法,稀释液的要求,各种保存精液的方法的原理,稀释的方法,输液的操作。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
第八章:家畜的繁殖力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繁殖力
一、繁殖力的概念
二、家畜的正常繁殖力
三、评定繁殖力的指标与方法
第二节 繁殖障碍
一、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
二、雄性动物繁殖障碍
三、雌性动物繁殖障碍
第三节 提高畜群繁殖力的措施
一、在育种中重视和加强繁殖性能的提高
二、加强饲养管理
三、加强繁殖管理
四、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
五、控制繁殖疾病
2.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评定繁殖力的方法,了解畜群的正常繁殖力,能够运用饲养管理、生殖生理、繁殖技术、产科病防治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去努力提高畜群的繁殖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家畜繁殖力的评定指标和计算方法。难点为繁殖障碍。
4.教学建议
讲授与多媒体演示、实验相结合。